核心閱讀
新能源發電滲透率的提升帶來電網系統成本的增加。一方面,電網企業具有很強的成本控制能力,部分成本可由電網企業挖潛消化,更好地實現電力輸送的管道平臺定位;另一方面,按照“誰使用誰分攤”的原則,科學合理核定輸配電價,推動輔助服務費用向電力市場用戶傳導。
4月1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再次明確,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研究推動適時組建全國電力交易中心。
“2021年以來出臺了多項推動電力市場改革的政策,可謂盛況空前。無論是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角度,還是從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角度,都需要進一步完善作為電力市場核心的價格機制?!苯?,有發電企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電量占比提升,作為隱形成本的電力系統調節成本、備用成本和容量成本將明顯上升,這部分成本目前多由煤電企業或電網企業承擔,其合理性引發了廣泛的爭論。在業內看來,完善電力市場價格機制,才能捋順隱形成本,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電力市場價格機制仍需完善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徐彪認為,在我國持續推進電力市場改革的過程中,價格機制的完善和優化是核心任務。
徐彪表示,目前來看,電改還面臨著諸如燃料成本無法傳導、“雙軌制”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市場交易機制不完善和市場主體不成熟等問題,電力市場價格機制有巨大的完善空間。
例如,2020年末的那次電力供應偏緊狀況,正是由于燃煤發電機組的燃料成本大幅上升,煤電成本傳導機制缺位引發的。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及時疏導解決問題。
在某發電企業負責人金先生看來,當前,一方面燃料成本等可變成本的疏導存在堵點,導致大部分煤電廠經濟賬算不過來;另一方面電力輔助服務成本回收機制還不完善?!叭绻弘娺@種可靠靈活性電源,還是按照零和博弈的思維去搞并網考核,長久來看,不可持續?!?/span>
“誰受益誰買單”原則應貫穿始終
由于風電光伏大基地和用電負荷中心的逆向分布,新能源跨省區輸送越來越多,其輸送成本和系統穩定性成本將大幅增加,此類成本又該如何疏導?
徐彪認為,新能源發電滲透率的提升帶來電網系統成本的增加。一方面,電網企業具有很強的成本控制能力,部分成本可由電網企業挖潛消化,更好地實現電力輸送的管道平臺定位;另一方面,按照“誰使用誰分攤”的原則,科學合理核定輸配電價,推動輔助服務費用向電力市場用戶傳導。
金先生同樣表示,電力市場價格疏導應全程貫徹“誰受益誰買單”原則,由用戶支付綠電的價格溢價,電網和用戶合理分攤輔助服務成本?!安贿^,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監管工作,既要避免利用并網考核壓制發電企業,又要避免由于交叉補貼阻礙微電網發揮作用?!?/span>
中國能源研究會配售電中心副主任賈豫認為,新能源消納需要跨省跨區輸送,這必然會導致系統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恰可以實現送端和受端,以及不同電源之間的電價成本疏導和平衡。
用價格機制推動新能源消納
近年來,新能源迎來規?;蟀l展,部分地區自行降低了最低保障性利用小時數,推動新能源電量參與市場交易。
長期以來,電網企業作為新能源保障性收購的唯一購買方,收購的保量保價優先發電量不能超過其代理和保障用戶的電量規模。隨著電力市場價格機制的完善,這種保障性收購的方式會不會消失?
徐彪認為,我國的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是國家發改委協調各?。▍^、市)政府主管部門、發電和電網企業后制定并嚴格執行的,優先發電量和優先購電量一般不會存在顯著不匹配的情況。
根據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各地保量保價的優先發電電量,不應超過當地電網企業保障居民、農業用戶用電和代理工商業用戶購電規模,不足部分由電網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采購,此舉正是為了促使更多發電企業和工商業用戶直接進入電力市場。
在金先生看來,新能源保障性收購取消與否,取決于電力市場的發展程度?!八^全額保障性收購,更多是針對沒有直接參與綠電交易的發電企業,而對于參與綠電交易的發電企業,電網方面并沒有這種義務?!?/span>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電力價格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消納方式會更加市場化,消納渠道會更加多元,對保障性收購的依賴性也會降低。
來源:中國能源網 韓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