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推動智慧能源建設應用,促進能源生產、運輸、消費等各環節智能化升級。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可再生能源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化、聯網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
國家層面的要求和部署為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具體來講,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有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促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為電力和數字信息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難得機遇。
數字化技術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必然需求。2021年3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正式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2021年11月發布的《“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基于大數據分析挖掘算法、優化策略和可視化發展等技術,強化大數據在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各環節的深度應用。
一方面,數字化轉型技術能更加有效地進行數據處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可以高速和快捷地處理新型電力系統中龐大的數據體系,推動電力和算力的深度融合,確保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技術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奠定了技術基礎,可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發揮樞紐、平臺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數字化,就沒有新型電力系統。換言之,將數字化融入到電力生產、運營、維護和管理等各項活動之中,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應有之義。
數字化技術是電力行業兌現“雙碳”目標的根本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數字經濟、新能源、創新等要素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電力數字化轉型可從數據、業務、生態三個核心維度,為電力行業的碳優化與碳減排提供技術支撐,充分推動電力行業各環節數字化互聯互通,打破空間壁壘,通過不斷完善提升電力系統在資源開發、系統運營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可提升電力行業全產業鏈的“碳中和”共建共享能力。
來源: 能源高質量發展 梁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