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兑庖姟访鞔_,全國統一市場建設旨在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兑庖姟诽貏e指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建設。
為什么需要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
推動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建設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
(1)能源電力是各類商品制造的基礎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指各種商品將來都要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能源電力作為各類商品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最重要基礎支撐,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大市場,可以滿足制造商在全國范圍內尋求經濟、安全、穩定、綠色的能源用于商品生產的需求。
(2)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是“雙碳”目標下能源電力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不同于一般商品,能源電力產品具備安全性要求高、公用事業屬性突出、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周期長等特點。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框架下,建設能源大市場,打造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平臺,可以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為大規模間歇性、隨機性新能源電力消納以及煤電等傳統電源定位轉變與有序退出等難題的解決提供重要支撐。
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如何支撐“雙碳”目標
推動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可以從四個方面推動能源電力工業轉型升級,進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1)推動實現橫向多能互補。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市場,可以推動能源電力綜合化轉型,在供給側有效整合風、光、水、天然氣、煤炭等多類型能源資源;在需求側整合電、熱、冷、氣等多類型能源需求,有效破除不同能源品類之間的壁壘,多能源協同運行、多類型能源需求轉換替代等將成為可能,進而可為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納提供多樣化的靈活性資源。
(2)推動縱向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市場,可以推動能源電力準中心化轉型,加速基地與負荷中心之間及“大網-配網-微能網”之間的互聯與互動,實現集中式新能源的廣域調度優化決策、大電網與分布式微能網的雙向互動以及分布式節點的協同自治,為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錯峰輸送和跨省跨區配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規?;偷叵{提供重要支撐,有效改善能源生產和供應模式。
(3)提升能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一方面,可以在各類能源之間建立價值轉換媒介和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價格聯動機制,進而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強化能源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互動,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成本與價值,為可再生能源建設與運營的成本疏導及價值回收提供重要途徑,保障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有序發展。
(4)推動商業模式與業態創新。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可以在滿足用戶能源消費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掘需求側消納綠色電力、節能增效管理以及購買綠色證書等多樣化需求,推動包括虛擬電廠、負荷聚集商、儲能電站等新型商業模式和新業態發展,充分發揮和調動需求側消納可再生能源的潛力與積極性,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消費端的結構占比,加速需求側清潔化轉型。
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貫徹《意見》、推進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建設過程中,需要協調處理好安全性、環保性和經濟性之間的關系(能源三角形問題)。為建設好全國分層次統一的能源大市場,形成一個公開透明、規則明確、以市場經濟規律運轉、并兼顧“能源三角形問題”的市場機制,需要重點關注煤炭環節相關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需求側資源開發及碳交易市場建設四個關鍵問題。
1、煤炭環節相關機制完善
完善煤炭環節相關機制,提升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是守住民生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底線的重中之重。
(1)完善控碳降碳頂層機制設計,在推進“雙碳”“雙控”工作的過程中,應以頂層設計為統領,在規范核算現階段碳排放水平、能源消費總量與能耗強度水平的基礎上,結合地區經濟水平、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區域發展戰略等因素,深入分析研究各地各行業的減碳降耗的痛點與潛力,依托頂層設計解決好地區之間、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之間的沖突與問題。
(2)完善煤電市場價格聯動機制,在擴大煤炭優質產能的基礎上,建立煤炭市場與電力市場之間的價格聯動機制,及時開啟價格浮動通道,確保各類能源價格“能上能下”,讓價格及時反映生產成本和煤電市場供需關系,強化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互動,保障能源生產成本的及時疏導。
2、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
在“雙碳”目標要求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將成為未來能源電力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利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和發掘全社會對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需求,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穩定可持續發展、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之一。
(1)完善省間市場銜接機制,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市場頂層設計,建立省內、省間兩級市場協作機制,破除省間壁壘,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資源大規模、綜合性的優化配置能力。
(2)完善能量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銜接機制,鼓勵虛擬電廠、用戶聚合商等多元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交易,依托日前、日內與實時市場中的調峰、調頻等多樣化輔助服務交易,提升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納能力。
(3)完善能量市場與能量衍生品市場聯動機制,推動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綠色電力交易市場、綠證交易市場等,依托市場發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及其衍生品的價值,發掘需求側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納需求。
3、需求側資源開發
當前國際上許多國家已從能源戰略高度將需求響應資源置于與供給側資源同等甚至優先的地位,需求側資源可通過對價格信號的響應實現削峰填谷、追蹤可再生能源出力、為系統提供調頻輔助服務等功能,進一步開發需求側資源是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建設和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1)在消費模式方面,依托“云大物移智鏈”技術應用實現用戶精準畫像及市場潛在需求快速洞悉,通過提供個性化、創新性能源服務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推動能源消費向“能源、信息、服務”綜合消費模式發展,不斷豐富與拓展能源電力服務與消費模式。
(2)在機制建設方面,應加快電力現貨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步伐,以需求側用能行為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映射機理為指導,建立可反映電力供需情況的、可充分調動需求側積極性的價格機制,充分激發需求側資源潛力,實現電網建設成本壓縮、可再生能源消納提升及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等多元化目標。
4、碳交易市場建設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等政策,標志著“配額制+電力交易+綠證交易+碳交易”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模式已經初步成型。未來,碳交易市場建設是全國統一能源大市場建設進程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1)開展“碳市場+”仿真研究?;趶碗s適應系統理論,研究“碳市場+”多元市場運作機理及相互關系,綜合應用最優化算法、群智能算法等求解方法,研究碳、電、綠證等多元市場協同運行及智能求解仿真系統,揭示碳、電、綠證等多元市場的時空耦合機制與市場主體競爭合作機理。
(2)建立“碳市場+”銜接機制,以仿真研究為理論指導,推動“碳市場+”多元市場聯動與勾連,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優化方面的作用,建立與完善碳交易、電力交易、綠證交易間的銜接機制,形成覆蓋期貨、中長期、現貨的多時間尺度市場體系,充分還原碳產品的環保價值與經濟價值。
來源:中國電業與能源 作者:曾鳴 許彥斌